一、资料收集与研读
项目负责人要列出清单收集相关资料,资料越齐全越好,越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特别容易忽略行业标准和企业建设期间新发布的标准,行业环评导则和验收技术指南。资料收集后要认真研读,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环评批复、环评变更、初步设计。列出需要现场核实的问题清单及监测方案。
主要收集的资料有:
(一)审批文件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
2.当地环保局(区县局)关于项目建设执行环保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的《函》
3.环保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
4、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及相应的报批手续和批文
(二)各类图件
1.工程所在地理位置图
2.建设项目厂区平面布置图
3.工艺流程图
4.工程水量平衡图
(三)主要环境保护设施资料
1.项目建设单位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报告》
报告应说明以下几个方面:项目的建设概况;项目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生产工艺、产品结构、生产能力等是否发生变化;主要污染防治设施是否建成和生态影响减缓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按环评文件及批复的要求进行建设,如果有变化,则要详细说明情况及理由;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排放量、排放浓度);主要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环保设施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处理能力、设计排放浓度、运行效果等)
2.环保设施清单
(1)废气:烟囱数量、各烟囱高度、出入口直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已设监测点位或监测孔位置图等;
(2)废水:主要污染物及来源、排放量、循环水利用率、污水流向等;
(3)固废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处置及综合利用情况。
3.项目如果涉及委托他人处理危险废物
(1)与委托处理危险废物单位签订的合同;
(2)危险废物处理单位的资质证明材料
4.环保机构、人员和仪器配置情况说明
5.相关环保规章制度,特别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6.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包括机构、人员、联系电话,应急措施等。
二、核查与监测
(一)初次核查
初次核查,俗称看现场,主要是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为制定监测方案做准备。根据资料研读列出的问题清单一一进行核对,并做好记录,拍摄照片、录视频。主要核查项目地点、平面布置、总投资及环保投资、项目产能和产品、生产工艺、环保措施、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等。重点关注污染防治措施是否落实,是否与环评、环评批复提出的措施一致,不一样的地方要做好记录,并标注清楚,说明原因。掌握废水废气、噪声排放情况,有几个排口,每个排口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每个排口涉及的生产周期,是否具备监测条件,应该在什么位置设置监测点位。掌握企业固废排放情况、固废堆场是否合规、固废是否属于危废,如果是危废还要收集危废处置合同,危废贮存间是否合规。
(二)现场监测
现场监测主要是对初次核查确定的废水、废气、噪声、地下水、周边环境等的监测点位开展现场监测,分析是否达到有关标准及设计指标。
对初次核查遗漏、不清楚或有疑义的地方深度核查,查明原因,特别关注与环评不一致的地方。
对周边受影响的居民或单位开展公众调查。
高度重视该项目试生产期间是否产生污染事故,有没有污染投诉。
(三)数据分析
监测结果出来后,项目负责人要对监测结果进行研判分析:一是分析结果是否异常,质控结果是否合格;二是判断结果是否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三是判断结果与环评预测结果相关多少,出现偏差的原因是什么。
三、报告编制
验收监测报告是监测的最终成果,报告编制要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规定的格式编写验收监测报告,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没有行业标准的参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 污染影响类》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 》格式进行编写。
报告编制对照收集的资料和现场核查结果,逐章逐节进行编写,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报告编制要特别注意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结论和后续要求。
(一)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中要根据监测结果,按环境要素简述项目周边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环境空气、辐射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及敏感点环境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二)结论
结论是本项目验收监测精华部分,是对整个监测的总结,是判断该项目能否通过验收的主要依据,是环境管理部门重要依据。应该对本项目监测工作一个完整的总结,应该有明确的意见,主要包括: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废水达标情况、废气达标情况、噪声达标情况、周边环境质量现状、固体废物处置情况、环境管理检查情况、公众意见调查情况、风险防范和安全检查情况、环评及批复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等。
对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中所规定的验收不合格情形对项目逐一对照核查,提出验收是否合格的意见。若不合格,应明确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监测结果存在超标、环境保护设施未按要求完全落实、发生重大变动未履行相关手续、建设过程中造成的重大污染未完全治理、验收监测报告存在重大质量缺陷、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整改要求未完全落实等,提出内容具体、要求明确、技术可行、操作性强的后续整改事项。
结论和建议要用精炼的语言尽行叙述,言简意赅,避免啰嗦重复,颠三倒四,毫无头绪,甚至产生歧义。
(三)后续要求
后续要求是验收合格的项目,针对投入运行后需重点关注的内容提出工作要求。主要是针对在环境管理检查和监测时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也有的是环评和批复提出的环保措施未落实的且必须执行的措施再次提出。必须具有可行、可操作性、有针对性,能够做到的措施,对于虚的、空头的、无法落实的措施尽可能不提或少提。对存在的问题必须提出相对应的措施,比如废水超标排放,要提出能够实现达标排放的具体工艺或措施,不能单独提一句深度治理。切记对在环境管理检查或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相应措施。
上一篇: 关于开展河南省汽油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的通知
下一篇: 钢铁企业噪音治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