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行业现状
近年来,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将迎来深刻的改革,而“放、管、服”改革持续持续深入推进,所谓的放管服,意思是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化化服务的简称。
放--资质认定
众所周知,检验检测机构在资质认定进入门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截止至2021年底,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数量高达51,900余家,意思是指获得CNAS或CMA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有51,900余家;目前已有20余个省级资质认定部门试点实施《告知承诺制》,检验检测机构从申请到获准可以开展检验检测服务时间从80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左右,资质认定的改革确实激发了市场活力,无论从机构的总数量、总营业收入获得了解放与增长,同时也不断地提供了从业人员的增长。
然而,TIC服务领域众多,在重点传统领域如建筑工程及材料、食品、环境、机动车、电子电器、计量校准等增长已逐步放缓,表面上市场增长速度可观,但实际上价格战争更加激烈、服务质量愈加下降、报告或数据不实情况越来越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如医学(新冠核酸检测)、化妆品功效评价、CRO临床前试验、新能源汽车、软件及信息化等领域,由于政策的不断更新、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服务价格及利润下滑速度比预期快得多;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半导体、5G通信、医疗器械、军工、医药等领域,除了需要重资产投入,还需要有一定的资质与技术门槛,这些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虽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但可以服务这些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不多,因此检验检测机构在资质认定上,是基于拥有强大的资本、技术实力下才敢进入该些领域。
放,是在降低了检验检测行业的准入门槛,旨在逐步扩大检验检测行业的规模。
管--市场监管
公信力是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生命线。市场监管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引领行业可以获得健康的发展,在监管上做到宽而有度、放而不乱;“双随机”抽查是检验检测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根据数数显示,自2018年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以来,截目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检查检验检测机构接近4.5万家次,撒销和注销资质876家、移送公安司法机关违法案件21起、查处违法违规案件6千余件,在某程度上,确实有力地震摄了检验检测违规违法的行为,对于遏制检验检测行业乱象、市场规范秩序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有一项特征是市场监管没法改变的,那就是检验检测机构违法违规受到撒销资质、注销资质或其他处罚后,检验检测机构由于声誉受损,基本是通过变更法人代表(甚至连注册地址都不需要变列)、变更公司名称、变更股东等方式,重新申请资质认定,只要重新申请,最终也可快速获得新的资质认定。这就是为何国内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繁衍的最主要因素,这也是市场监管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
服--服务优化
在国内,多地区建立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比如全国首个省级检验检测行业监管服务平台“苏检通”,该服务平台涵盖检验检测机构3600余家,归集检验检测行业数据600多万条,实现“业务细化、数据智化、管理深化、服务优化”的飞跃;比如中国(上海)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提供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分析测试、培训咨询信息发布及查询,整合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验室、科研院所等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比如浙江省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浙里检”,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查询,委托下单、物流送样、费用支付、报告下载等全流程在线办理服务,具有数据精准归集、机构全面进驻、业务一网通办、信息共享集成的特点,实现检验检测“一次不跑,事事办好”。
在国内,多地区建设了检验检测认证集聚区,比如广州的科学城/中新知识城/番禺检验检测产业园、上海临港检验检测产业园、中欧(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合作产业园、宁波市检验检测产业园、安徽省合肥/芜湖/蚌埠检验检测产业园、河南省检验检测产业园、绵阳科技城新区检验检测产业园、襄阳市检验检测产业园等。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说,尤其是中小型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对其企业发展意义其实并不大,因为无论是政府业务还是企业客户,他们在服务平台所选择的检验检测机构更多是偏向某些合作已久的检验检测机构,除非在服务过程中不满意,否则换机构服务商的概率较小,又或者在服务平台上享受的待遇并不一样,这处决于检验检测机构与平台运营的关系。另外,集聚区某程度上可以让一部分检验检测机构获得政策的支持,但大多数是倾向中大型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因为大部分集聚区会选择规模中大型规模或利润较好的检验检测机构,集聚区最终需要的是规模的效应来作为主要任务,以利润保证来作为当地政府税收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还是集聚区,真正获得发展机会或政策支持的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普遍较少。
综合以上
放,并无不妥
管,暂未到位
服,欠缺考虑
挑战一:市场经济
挑战二:新冠疫情
自2022年新冠疫情反复不断的情况下,全国局部地区居家隔离、远程办公已成为常态,但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难以开展,在收入和支出方面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检验检测机构在场地租金和人员成本不减、银行贷款须准时偿还等让企业家无时无刻担忧。
新冠疫情彻底地改变了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的格局,2022年上半年,一半的时间在求生存的路上,一半是在抗疫情的路上;新冠疫情让医学检测走上了一个较高的台阶,但对于其他产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极大影响。
挑战三:企业自身
挑战四:行业内卷
挑战五:大型机构的冲击
国内大部分中小型民营检验检测机构会觉得,只要在具备相对应的检测能力前提下,只要价格略低于大型检验检测机构(包括上市公司和国有实验室),就有机会可获取订单的机会;而现实,只要这些大型检验检测机构在价格上微调或折扣中等水平的情况下,订单基本十拿九稳,原因大型检验检测机构在公信力、认可度、技术实力、质量、反应速度一直不断提升,这些能力是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不具备的,因此,只要大型机构的对测试价格略有调整,竞争力将更大。
挑战六:产业转移
自2013年以来,国外企业纷纷将中国制造厂搬迁,许多产品被贴上“Madein China”、“Madein Vietnam、“Madein Cambodia”的标签。 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和减少劳动力成本。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国内很多企业开始考虑把自己的工厂搬到国外市场上去,希望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选择搬迁工厂的国外企业包括苹果、三星等消费电子行业品牌企业,此外还有知名品牌企业耐克、阿迪达斯、美泰、孩之宝等转移至越南、泰国、印度等地。
随着国内人员成本不断的提高,某些消费品领域产业的转移对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挑战七:行业洗牌
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洗牌是必然性的,其最主要因素是同质化竞争激烈,而新冠疫情、对外贸易战争、市场低价竞争加速了行业洗牌的速度,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也是在进行洗牌,然而不是的,因为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只要还有业务有客户有利润,即使被注销或撒销资质、处罚,他们东山再起太容易,毕竟场地、设备、人员队伍都还在,换个方式仍可继续生存下去。
只有国内形成了集约化的发展,涌现一批公信力较好、技术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诚信度较高的成长型检验检测机构(或检验检测认证集团),而部分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将会自然消失(资产变卖可能性更高)。
现阶段,不是检验检测机构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就能将市场做得越来越好!决定检验检测机构未来发展的是市场经济的影响、是新冠疫情不确定性的影响、是企业家的洞察能力和应变能力。
对 策 建 议
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深耕主业,增业绩提效率、控成本增强现金流。
加强政策研究和市场调研。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健全保障机制,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民营中小机构2022选择
● 艰难地活下去,或许也是一条出路!
● 选择被并购、被整合,但期望不能过高。
● 选择抱团发展,扛过寒冬。
下一篇: 高温的职业危害不能掉以轻心